识别财务报表的真假,是识别一项系统工程,不是财务专业人士,很难能够识别。股东下面就给你介绍下基本的表假报表识别方法,仅供参考学习。识别
一.首先通过分析会计报表项目间的财务基本平衡关系来辨别会计报表的真伪,如果会计报表不满足下列平衡关系,股东则可以判断该会计报表编制存在错误。表假报表
财务人员也可以根据下列公式检查自行编制的识别会计报表是否正确。基本平衡关系如下:
1、财务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2、股东资产负债表中“未分配利润”期末余额=利润分配表中“未分配利润”
3、表假报表资产负债表中“未分配利润”期末余额=期初余额+/-当年损益及调整事项;
4、识别利润及利润分配表:利润=收入-费用;
5、利润及利润分配表中“未分配利润”=资产负债表中“未分配利润”期末余额(注:新利润表无利润分配项目,需根据所有者权益变动表进行勾稽);
6、现金流量附表中“净利润”=利润表中“净利润”;
7、现金流量主表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现金流量附表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8、现金流量主表中“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现金流量附表中“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
9、会计账面余额中“本年初余额”=“上年末余额”
二.对报表进行分析性复核加以判断
通过对报表进行分析性复核,判断会计报表是否符合逻辑,为如果存在逻辑矛盾,则存在重大的虚假嫌疑,可以根据此线索进行追查,以判断真假。
1、根据资产负债表中短期投资、长期投资,复核、匡算利润表中“投资收益”的合理性。如关注是否存在资产负债表中没有投资项目而利润表中却列有投资收益,或投资收益大大超过投资项目的本金等异常情况。
2、根据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累计折旧金额,复核、匡算利润表中“管理费用——折旧费”的合理性。
3、投资人可以将资产负债表中累计折旧项目期末与期初的差额,与固定资产平均原始价值比较,匡算固定资产综合折旧率,与企业往年以及行业平均水平比较,复核折旧费用计提的总体合理性。
4、根据资产负债表中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平均余额以及借款利息率,复核、匡算利润表中“财务费用”(其主要构成为借款利息)的合理性。
5、如果流转税占收入的比例在不同期间变化幅度较大,或与同行业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则该企业收入或流转税可能不真实。
6、如公司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突然下降,或者显著低于同业水平,则公司虚增收入或者偷漏税款的风险较大。
7、如果账面税率(利润表中“所得税”与“利润总额”之比)显著小于法定税率,则说明大部分税前会计利润在税法中不能确认为应税所得,这种显著差异无疑折射出公司存有虚假利润或偷逃税款之风险。
8、一般企业不存在现金等价物,其现金流量表中“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所包括的内容大多与“货币资金”口径一致。关注资产负债表“货币资金”项目期末与期初差额,与现金流量表“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勾稽关系是否合理,如果差额较大则存在重大嫌疑。;
9、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账款”或“应付账款”的增加(减少)
,一般对应现金流量附表中经营活动现金流入量或流出量的减少(增加)
。应注意关注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账款”或“应付账款”项目的变动(期末与期初差额)
,与现金流量附表中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变动的连动关系是否合理。
10、资产负债表中“存货项目”增加或减少,一般对应现金流量附表中经营活动现金流出量的增加或减少。
11、根据资产负债表中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等长期资产项目的增减变动金额,复核现金流量附表中投资活动现金流量的合理性。
12、财务比率分析
财务比率分析是指将财务比率作纵向以及横向的比较,以期发现重大的或异常的波动来判断会计信息是否可靠。如将本期的财务比率与前期、计划、同行业的其他企业、行业平均水平进行比较等。
财务比率的评判标准通常有经验标准、历史标准、行业标准等。经验标准是在财务比率分析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标准,它的形成依据大量实践经验的检验。如流动比率为2∶1
,速动比率为1∶1等(笔者注:由于环境的变化,近年来在实际工作中对企业偿债能力经验值的修正:流动比率,
150%以上为优良型、100%-150%为普通型、100%以下为不良型;速动比率,75%以上为优良型、50%-75%为普通型、50%以下为不良型)
。再如,当流动负债对有形净资产的比率超过80%时,企业就会出现经营困难;存货对净营运资本的比率不应超过80%等,都是经验标准。还有,资产负债率<70%(证监会规定,上市公司不得直接或间接为资产负债率超过70%的被担保对象提供债务担保)、净资产收益率≥6%(上市公司配股及增发条件规定,公司最近三年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6%)、总资产报酬率[(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资金综合使用成本等。历史标准是以企业过去某一时间的实际业绩为标准。将企业本期财务比率与历史标准比较,可以发现相关会计报表项目重大的或异常的波动。
一.首先通过分析会计报表项目间的基本平衡关系来辨别会计报表的真伪,如果会计报表不满足下列平衡关系,则可以判断该会计报表编制存在错误。
财务人员也可以根据下列公式检查自行编制的会计报表是否正确。基本平衡关系如下:
1、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2、资产负债表中“未分配利润”期末余额=利润分配表中“未分配利润”
3、资产负债表中“未分配利润”期末余额=期初余额+/-当年损益及调整事项;
4、利润及利润分配表:利润=收入-费用;
5、利润及利润分配表中“未分配利润”=资产负债表中“未分配利润”期末余额(注:新利润表无利润分配项目,需根据所有者权益变动表进行勾稽);
6、现金流量附表中“净利润”=利润表中“净利润”;
7、现金流量主表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现金流量附表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8、现金流量主表中“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现金流量附表中“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
9、会计账面余额中“本年初余额”=“上年末余额”
二.对报表进行分析性复核加以判断
通过对报表进行分析性复核,判断会计报表是否符合逻辑,为如果存在逻辑矛盾,则存在重大的虚假嫌疑,可以根据此线索进行追查,以判断真假。
1、根据资产负债表中短期投资、长期投资,复核、匡算利润表中“投资收益”的合理性。如关注是否存在资产负债表中没有投资项目而利润表中却列有投资收益,或投资收益大大超过投资项目的本金等异常情况。
2、根据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累计折旧金额,复核、匡算利润表中“管理费用——折旧费”的合理性。
3、投资人可以将资产负债表中累计折旧项目期末与期初的差额,与固定资产平均原始价值比较,匡算固定资产综合折旧率,与企业往年以及行业平均水平比较,复核折旧费用计提的总体合理性。
4、根据资产负债表中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平均余额以及借款利息率,复核、匡算利润表中“财务费用”(其主要构成为借款利息)的合理性。
5、如果流转税占收入的比例在不同期间变化幅度较大,或与同行业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则该企业收入或流转税可能不真实。
6、如公司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突然下降,或者显著低于同业水平,则公司虚增收入或者偷漏税款的风险较大。
7、如果账面税率(利润表中“所得税”与“利润总额”之比)显著小于法定税率,则说明大部分税前会计利润在税法中不能确认为应税所得,这种显著差异无疑折射出公司存有虚假利润或偷逃税款之风险。
8、一般企业不存在现金等价物,其现金流量表中“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所包括的内容大多与“货币资金”口径一致。关注资产负债表“货币资金”项目期末与期初差额,与现金流量表“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勾稽关系是否合理,如果差额较大则存在重大嫌疑。;
9、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账款”或“应付账款”的增加(减少)
,一般对应现金流量附表中经营活动现金流入量或流出量的减少(增加)
。应注意关注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账款”或“应付账款”项目的变动(期末与期初差额)
,与现金流量附表中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变动的连动关系是否合理。
10、资产负债表中“存货项目”增加或减少,一般对应现金流量附表中经营活动现金流出量的增加或减少。
11、根据资产负债表中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等长期资产项目的增减变动金额,复核现金流量附表中投资活动现金流量的合理性。
12、财务比率分析
财务比率分析是指将财务比率作纵向以及横向的比较,以期发现重大的或异常的波动来判断会计信息是否可靠。如将本期的财务比率与前期、计划、同行业的其他企业、行业平均水平进行比较等。
财务比率的评判标准通常有经验标准、历史标准、行业标准等。经验标准是在财务比率分析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标准,它的形成依据大量实践经验的检验。如流动比率为2∶1
,速动比率为1∶1等(笔者注:由于环境的变化,近年来在实际工作中对企业偿债能力经验值的修正:流动比率,
150%以上为优良型、100%-150%为普通型、100%以下为不良型;速动比率,75%以上为优良型、50%-75%为普通型、50%以下为不良型)
。再如,当流动负债对有形净资产的比率超过80%时,企业就会出现经营困难;存货对净营运资本的比率不应超过80%等,都是经验标准。还有,资产负债率<70%(证监会规定,上市公司不得直接或间接为资产负债率超过70%的被担保对象提供债务担保)、净资产收益率≥6%(上市公司配股及增发条件规定,公司最近三年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6%)、总资产报酬率[(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资金综合使用成本等。历史标准是以企业过去某一时间的实际业绩为标准。将企业本期财务比率与历史标准比较,可以发现相关会计报表项目重大的或异常的波动。
对于由于这两大类原因而编制的虚假财务报表,分别有不同的鉴别方法。(一)对人为编造财务报表数据的识别方法:主要采取搜集信息、查找证据、对企业报表进行对比分析、查账核实等手段,具体来说有以下一些方法: 1.通过不同的渠道搜集同一时点的财务报表,对比异同点,对差异的数据提出质疑。 2.核对各财务报表内部的平衡关系和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找出疑点。 3.与企业平时的经营状况进行对比,找出关键或重要财务项目的漏洞、疑点。例如,当企业经营状况出现问题时,有些报表科目的数字和平时的数字相比可能会大出很多,也可能小很多,对于这样的情况应该进行深入的查证,以发现其中的问题。 4.现场调查,进行账表、账账、账证和账实核对,账表、账账、账证和账实之间都应该是相符的。如果不相符,也肯定是存在问题的。(二)对会计方法选择形成的虚假报表的识别方法:在这种情况下,公司往往做到了报表平衡及账表、账账、账证等相符,因此在识别方法上宜采取更深入的一些方法: 1.对重点会计科目进行分析。企业对报表进行粉饰时,常常运用的账户包括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存货、投资收益、无形资产、补贴收入、减值准备等会计科目。如果这些会计科目出现异常变动,我们必须注意了,考虑该公司是否存在利用这些科目进行利润操纵的可能性。例如,对于“应收账款”科目来讲,如果这一科目下的金额过大,但是公司的收入又很小的话,那么这家企业就可能存在问题,如抽逃出资,很多抽逃出资的情况都是将账务记入了“其他应收款”、“应收账款”等科目。 2.对合并报表进行分析。对合并报表进行分析是指将合并财务报表中的母公司数和合并数进行比较分析,来判断公司公布的财务数据是否真实的一种方法。有的公司采取的粉饰报表手法比较高明,他们往往通过子公司来实现利润虚构。 3.对或有事项进行分析。这里解释一下或有事项,或有事项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一种状况,其结果需通过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予以证实。常见的或有事项有未决诉讼、未决索赔、税务纠纷、产品质量保证、商业票据背书转让或贴现、为其他单位提供债务担保等。根据会计谨慎性原则,尤其应对或有损失进行确认或披露,因为或有损失会对企业利润造成一定影响。但是一些上市公司往往对巨额担保事项隐瞒不报,以减少负债、虚增利润。因此,对或有事项应加以注意。
(一)财务报表的评价角度
我们先说一下财务报表的种类吧,财务报表分为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会计人应该都知道,这是会计行业的三大报表,但是在分析报表的时候,我们要考虑的还有报表的使用者,我们必须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报表,像投资者,可能更关注企业的发展能力,如果是债权人,对企业的偿债能力更上心,所以我们必须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财务报表,清楚我们的分析目的是什么。
(二)资产负债表
拿到资产负债表的第一件事,就是看资金的来源,第二件事是看资产的分布,第三就是前后期做对比分析,这样可以判断,企业的资产结构,财务风险的高低是否合理。资产负债表的负债与所有者权益项目反应企业资金来源,把这两个项目的期初和期末的金额做一个对比,可以判断财务风险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流动资产与长期资产项目反应企业资产的分布,把这两个项目的期初和期末的金额做一个对比,可以判断经营风险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
(三)利润表
内部结构分析,可以判断企业的利润来源以及构成的方式;前后期的项目对比分析,可以判断盈利的变化原因以及发展的趋势。但是要注意盈利质量的高低和发展的趋势和企业盈利变化的原因。
(四)现金流量表
现金流量表主要有三个来源: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最主要能带来现金流量的是经营活动产生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是基础,投资活动是在现金流量多的时候可以找一找有发展的项目进行投资,筹资活动是在企业缺少资金的时候进行的。
参考资料:行驶证ocr识别